灵鑫雕塑
咨询热线18632112362
当前位置: 灵鑫雕塑> 人物>

民俗小品弹三弦人物铜雕

民俗小品弹三弦人物铜雕

发布于 查阅124次  
  • 民俗小品弹三弦人物铜雕(1)

中国许多民族都使用三弦。蒙古族用于器乐合奏和歌舞伴奏的三弦,形制和汉族的大三弦完全相同。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也流传着汉族的大、小三弦,尤其是小三弦,不仅南路壮剧乐队使用,在靖西、德保的莫伦演唱中也作为伴奏乐器。云南哈尼族的三弦也有大小两种,大的叫"干玛桌",小的叫"弦干",构造与汉族三弦相似,但琴鼓蒙以猪膀胱或竹笋壳,音色低沉,弦用肠衣制,用指弹拨,不但独奏曲调很多,还常用于器乐合奏。

三弦因流传地区和用途不同而有很多品种,如小三弦、双面小三弦、板面小三弦、大三弦、短杆大三弦和电三弦等。南音三弦:简称南弦,是曲弦的一种,流行于闽南和台湾一带的小三弦,因演奏民间音乐福建南音而得名。南音三弦系高音乐器。它的结构和全国通用的三弦基本相同,全长98厘米。琴头造型古朴,有的呈扁铲式,但棱角较圆;有的雕刻出兽头。琴杆用乌木、琴鼓框板用荔木等质硬木材制作。共鸣箱外型多为圆角长四方形,也有的制成八角,其共鸣箱内膛比一般的小三弦为大。三条琴弦采用丝弦,由低到高分别称为母线、中线或子线。定弦为(a、d1、a1)。发音较暗,音色较柔和。南弦演奏方法与一般三弦相似,但有独特的指法、名称和记谱符号,基本上与南琶相同。在民间音乐福建南音的合奏中,经常演奏与南琶相同的旋律,有时二者呈八度音程关系脱互配合,音响效果良好。

三弦在民间伴随曲艺音乐的流传,已有极深厚的演奏技巧基础,但一般说来,三弦的音色尖锐明亮突出,音准因杆长及无品格的关系较难掌握,故小三弦虽仍普遍用于江南丝竹等传统丝竹音乐中。但现代民乐团中,多以中阮取代,只偶尔采用大三弦作低音乐器使用。民间大量曲艺音乐,仍继续以大三弦为主要伴奏乐器。三弦常以"硬中弦"定音,"硬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五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软中弦"是中弦与里弦为四度关系,外弦与里弦为八度关系。三弦的音域一般为3个八度,它发出的音量宏大,音色清脆、明亮而浑厚。演奏三弦,左手按弦,右手指弹弦或用拨子拔弦,其指法都源于琵琶。由于三弦琴杆无品,弹奏旋律时音域间高低变化自由,可奏出各种滑音,在所有说唱、戏曲和歌唱伴奏中,都能很好地起到衬托作用,在转调和演奏有半音的乐曲时尤为灵活,最宜于演奏抒情的旋律和激昂的曲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

扫码快速获取报价 电话微信同号
18632112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