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鑫雕塑
咨询热线18632112362
当前位置: 灵鑫雕塑> 人物>

拔河儿童景观铜雕

拔河儿童景观铜雕

发布于 查阅93次  
  • 拔河儿童景观铜雕(1)

拔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拔河这项活动,不过在那时不叫拔河,而称为"钩强"或"牵钩",后演变为荆楚一带民间流行的"施钩之戏"。《隋书·地理志》称,故楚地南郡、襄阳一带"有牵钩之戏,云从讲武所出。楚将伐吴,以为教战,流迁不改,习以相传。钩初发动,皆有鼓节,群噪歌谣,振惊远近。俗云:以此厌胜,用致丰穰,其事亦传于他郡。"这里的"牵钩之戏",实际上是当时配合水战的一种军事技能。

那么,"钩强"或"牵钩"是怎样出现的呢?《墨子·鲁问》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昔者,楚人与越人舟战于江。楚人顺流而进,迎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难。越人迎流而进,顺流而退,见利而进,见不利则其退速。越人因此若执,亟败楚人。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作为钩强之备。败者钩之,进者强之。量其钩强之长,而制为之兵。楚之兵节,越之兵不节,楚人因此若执,亟败越人。"文中提到,公输子鲁班给楚国设计制造了一种在战船上进行水战的兵器,叫做"钩强"。敌船败退时,可用"钩强"钩住敌船,使其不能逃脱;敌船行进时,又可用"钩强"顶住敌方船只,使其不得靠近。牵是拉的意思,钩指钩拒。这一形式用于军队水战的训练中,可以锻炼水军战士作战时钩拉或强拒的能力,故称之为"牵钩"。当时,楚国在训练水军时,是用薄竹片劈成细条做成的"篾缆"代替长钩,将士分成两队,各执篾缆的一端进行对拉,互相较力。

城市铜雕是展示一城市的人文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简单快捷的展示方式,城市铜雕让城市更加的精彩。城市铜雕可以说是一座城市的标志性的建筑物,让城市铜雕复合城市的发展,更加复合城市的核心发展主题,铜雕工艺品让城市的风景更加的精彩,铜雕艺术的历练,让更多的铜雕工艺品发挥的淋漓尽致,当我们品尝城市铜雕文化的时候,铜雕工艺品就更加的具有美感了。

扫码快速获取报价 电话微信同号
1863211236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