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名人景观铜雕
辛亥革命后,詹天佑为了振兴铁路事业,和同行一起成立中华工程师会,是工程师有团体组织之始,并被推为会长。这期间,他对青年工程技术人员的培养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除了以自己的行为作出榜样外,还勉励青年"精研学术,以资发明",要求他们"勿屈己徇人,勿沽名而钓誉。以诚接物,毋挟褊私,圭璧束身,以为范例。中华工程师会的成立对展学术交流活动和推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为,在当时营造了一种积极的学术研究的风气。
1905年初,詹公受命勘测并修建京张铁路,担任总工程司兼会办(后任总办)。当时英俄两国争夺筑路权相持不下,最后达成协议:在不雇佣外国工程师的前提下,才允许中国人自己修建。詹公认为:"我国地大物博,而于一路之工,必须借重外人,引以为耻。"他深感若不能建成此路,必将"贻笑于邻国"。但那时有修建铁路经历的中国工程师极为缺少,勘测京张铁路时,仅有两名技术助手,他们就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徐文炯、张鸿诰。
京张铁路的修建时,中国铁路技术人员十分匮乏。詹公仅能延揽邝孙谋(留美同学,供职关内外铁路)、颜德庆(留美回国,供职江苏铁路)和沈琪、陈西林、翟兆麟、俞人凤、柴俊畴(天津北洋武备学堂1893年铁路工程班首批毕业学生)等人,其他多是山海关铁路官学堂第一届毕业生和部分肄业生,包括徐文炯、张鸿诰、耿瑞芝等16人,他们是京张铁路基层技术人员的基本力量。
铜雕文化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铜雕艺术是我国铜雕艺术一个重要的分支。在现代铜雕文化中,铜雕在装饰文化这方面占有的地位越来越重,在一些设计中都会有一些铜雕艺术品,和古代相比,铜雕在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文化。铜雕艺术是社会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一些城市的广场的铜雕作品和自然环境相互呼应,这些城市铜雕让整个城市的文化上升了一个台阶,使得城市更具有亲和力,铜雕还可以作为一个城市的标志性的建筑,也是这个城市人文精神的象征。城市铜雕为城市带来风采与风韵,作为一个表达空间艺术的城市铜雕,是为了让环境更加和谐美好而存在的,城市给予铜雕一个积极的作用给环境以充实感,增强人们对环境的主观意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铜雕文化在古代的传承的基础上,吸收外来文化,丰富我们的城市铜雕的与艺术元素,在技术上我们不断创新,使艺术的理念和表现的主题,艺术形式发生了更本的变化。一些城市铜雕文化传承着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是这个时代精神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