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犁地干农活人物铜雕
耕地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土地整理是通过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的活动。
通过土地整理补充耕地,有效地保护了中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十五"期间,通过土地开发整理,中国累计补充耕地2140万亩,平均每年约428万亩,大于同期建设占用耕地面积,建设了一批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高标准、成规模的基本农田。全国基本农田面积稳定在16亿亩左右,粮食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有效的保护。同时,土地整理还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据对国家土地整理示范区的调查,土地整理后植被覆盖率增加2.4个百分点,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
土地整理是补充耕地面积的有效手段。耕地在地理学上是指可以用来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地球上1亿4800万方公里的陆地中大约有3100万是可耕地,但可耕地面积正以每年10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流失。而耕地流失的主因是森林开伐,森林开伐主要发生在热带地区过度开发的雨林中。森林开伐有时甚至会导致荒漠化,例如马达加斯加的中央高原上因为过度的游耕已导致严重的荒漠化。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保障。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农业大国,必须保有一定数量的耕地,才能满足人口的吃饭问题。
标志性城市铜雕制作它是可以代表城市的识别符号,传达了区域和环境的信息,也可以说是城市历史与文化的凝结点,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很好地反映了该城市某个典型的历史人物;或者是因其造型具有一定的特点,且含义深刻;或者是作品与所处城市、市民有着特殊的、难以忘怀的经历,随着时光推移,人们愈发喜爱,最终被认可。纪念性城市铜雕在城市铜雕中往往会占很大比例。这是因为纪念性住塑作品真实记录着历史,歌颂和弘扬着历史上那些对国家发展具有丰功伟绩或者是影响整个民族的历史人物、重大事件。城市铜雕犹如记载城市年龄变化的年轮,与时俱进,不断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