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人物舞蹈景观铜雕
民族特征是识别民族的基本依据。任何一个人们共同体,在长期历史发展中都形成了自身的特征。我国民族识别工作,从我国民族的实际出发,灵活运用了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四个特征。在我国,有些人们共同体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常常出现分化或融合的现象,构成民族特征方面,呈现出不平衡性。在民族的诸特征中,显得比较突出的,有时是这个特征,有时是那个特征,有时又是另一个特征。因此,在民族识别过程中,不能孤立地看民族的每个具体特征,而应历史地把民族诸特征,包括分布地域、族称、历史渊源、语言、经济生活、物质文化、精神文化以及心理素质等,作为一个整体来全面地、综合地进行分析考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逐一谨慎地确定一个人们共同体的族属和族称。
民族意愿,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民族意识,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族体究竟是汉族还是少数民族,究竟是一个单一的少数民族还是某个少数民族的一部分的主观愿望的表现,也是对人们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反映。当然,这种意愿不是凭空臆造出来的,而是建立在具备有一定的民族特征的科学依据基础上的,是民族特征的一种总的反映。因此,在民族识别中,应当尊重民族意愿,坚持"名从主人"的原则。
中国的民族识别工作,规模之大、历时之久、识别民族之多、调查范围之广、识别依据之科学,都是史无前例的,在世界上也是独一无二的。这项工作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开始,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正式确认中国有56个民族,前后历时30多年。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广场作为一个城市的经济或政治文化中心,代表着城市居民社会生活的中心。广场一般由地面铺装,铜雕,绿化,灯光等组成,铜雕则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供人们观赏,且观赏价值高,备受广大人民的喜爱。铜雕的形式和主题往往与城市的历史、传说、文化有关,一件好的广场铜雕将成为城市的名片。铜制的铜雕的抽象艺术,铜雕工艺品的种类繁多,样式百出,在人们的生活中很常见,现在很多的环境铜雕、绿化景观围栏等等,都用到很多传统铜雕工艺品的沿袭手段。现在的人们艺术修养较以前有提高,所以金属工艺品的未来会越走越好。现在,铜雕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然而铜雕的价值也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