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抗战纪念标志文化铜雕
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关于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和加强干部培养的指示,先后在各师、旅建立教导团、教导大队或随营学校,抗日军政大学大部陆续由延安迁至华北敌后,在山东、晋察冀、晋绥、太行、太岳等抗日根据地建立了分校。八路军后勤部除原有的供给部、卫生部外,又成立了财经部和军事工业部,负责筹措经费和组织领导武器弹药的维修和生产,各军区和师、旅也建立了财经和军工生产部门,并在流动修械所的基础上相继建立了兵工厂。
1940年2月,为统一太行山南部地区八路军和山西新军的指挥,成立八路军第2纵队。4月,第2纵队奉命东进,与冀鲁豫支队会合,成立冀鲁豫军区。5月,第2纵队主力奉命南下豫皖苏边区,7~8月与新四军第6支队编成八路军第4、第5纵队。尔后,第4纵队执行向西防御、坚持豫皖苏边区的抗战任务;第5纵队执行东进开辟淮海地区,并与渡江北上的新四军共同完成开辟苏北的战略任务。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第4、第5纵队分别编为新四军第4、第3师。
1940年秋,八路军在粉碎日伪军对各抗日根据地春、夏季“扫荡”之后,8月20日至1941年1月,对日伪军发动了有105个团的兵力参加的百团大战。仅前3个半月就进行了1800余次战役战斗,共歼灭日伪军4万余人,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鼓舞和坚定了全国人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938年10月~1940年底,八路军共粉碎日伪军1000人至1万人的“扫荡”94次,1万~5万人的大“扫荡”10次,同时打退国民党顽固派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11月,成立晋西北军区(贺龙兼任司令员,关向应兼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第120师部队和在晋西北的山西新军。此时八路军发展到40万余人,共辖6个战略单位(军区),8个二级军区,44个军分区,40个旅和相当于旅的纵队、支队,170多个团和相当于团的支队、总队。
人物铜雕是铜雕作品中的精萃,人们往往通过人物铜雕来传达精神,人物铜雕是城市铜雕中的一种铜雕形式。古代人物铜雕作为人物铜雕的一个重要的表现形式,表达了中华名族近千年来的文化和精神。 人物铜雕制作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且并不因时代和社会及国家的更迭而中断。人物铜雕制作不同于广场上的其他的铜雕,一般的人物铜雕制作都是有一定的意义存在的。好多的铜雕因为都涉及到好多的历史人物,而这些历史人物又在历史的长河中有着一定的作用,所以,人物铜雕制作有着其他雕 塑所不能赋予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