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校园名人铜雕
我们重新诠释儒家思想体系的目的,并不在于向世界邀功,我们只是为我们对世界做出的贡献正名。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要贵中贱西。《易传》讲“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建设太和世界不是靠武力,而是文化。当今世界秩序正在重建,而最终较量的还是文化。我们要革故鼎新,适时之变,兼容并蓄,努力创造适应时代发展的新文化。
我们今天的使命就是把原本属于世界的孔子归还全世界!
其核心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实际上已打破了传统的礼不下庶人的信条,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孔子的仁说,体现了人道精神,孔子的礼说,则体现了礼制精神,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义这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任何一个政府都是适用的,而秩序和制度社会则是建立人类文明社会的基本要求。孔子的这种人道主义和秩序精神是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思想的精华。
城市铜雕通过铜雕语言表达了城市的主题,使参观者得到了更直观的教育和感悟。城市文明包括都市生态文明,这是后现代建设性文化观念。都市生态文明的生态观会很大程度地潜在影响城市公共空间铜雕的创作和审美,引导铜雕家的创作思维和设计原则。纵观世界上美丽的都市,艺术皆已融入整个生活环境的设施中,令人赏心悦目。众所周知,环境能改变人类原有的特性,不同的环境空间使人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都市中生活的人们渴望自然环境的洗涤,却摆脱不了城市中的嘈杂喧嚣及呆板的水泥、金属。人和自然环境严重疏离,人们的心灵活动越来越狭窄。人们探索着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并存的合理性,并由此产生环境艺术。铜雕是城市景观中的主要组成部分,有时铜雕在城市景观中起到表达城市主题的作用。铜雕本身通过铜雕的形式、语言、题材等表达铜雕的主题和内涵,从而表达城市的主题。